本文由《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李芒、蒋科蔚

摘要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现代化风险;风险规避

一年前,发生在日本福岛核泄漏的事故,看似偶然,却实为必然。“现代化”的警钟又一次敲响,迫使人们回望咀嚼起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提出的一个现代化概念——现代化风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深入理解、全面认识,并且凭借教育技术工作者独有的学术敏感,从学科独特的视角切入,以专业深刻性和批判性,省察教育现代化,省察与现代化关系密切的教育信息化。使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提出可能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尽可能规避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已经显现或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对人类工具的花样翻新,是否人类工具越现代化,工具的风险就会越大?人们是否做好了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思想、认识和方法的准备?是否做好了应对先进工具带给人类的“潜在副作用”的准备?信息技术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有无“风险”?无疑,教育信息化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一定会给人们带来“阴影”。

一、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年6月,美国《文化变迁》杂志编辑部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上,首次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直至今日,“现代化”概念一直是个非常模糊、相对、笼统、暧昧的概念。这个概念虽有着丰富的内涵,却没有明确的范畴。(厉以贤,)关于现代化的含义,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现代化”定义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认为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属性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现代社会属性相应地增强直至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吉尔伯特·罗兹曼,;塞缪尔·P·亨廷顿,)这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对立的理解显然有失偏颇,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是传承与发扬、改进与丰富的相互交融关系,不存在绝对的排他关系。值得提出的是,上述对现代化的诠释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教育现代化有别于其他的现代化,因此,当论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等战略目标之前,就必须深入剖析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以及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现代化。

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在“一五”期间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年12月,中宣部印发、经毛泽东修改和审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在解释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提出了要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并指出没有现代技术,就没有现代工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是“四个现代化”最早的提法。当时并没有科学技术现代化,也没有提出“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周恩来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工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技术现代化,包括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和化学化;国防现代化是指将原子、电子、导弹、航空尽快搞起来,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和国防力量;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指将世界科学最先进的成就介绍到中国,用世界最新的技术把各国民经济部门装备起来。(胡长明,)从当时的文献来看,“四个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工业、国防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将现代化的重点放在了“物”的发展之上。

那么,所谓教育领域的“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概念与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教育领域是培养人的,是“人对人的作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而“四个现代化”是针对物的,是“人对自然的作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因而,“四个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即客体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即主体的现代化。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本质,也是终极目标,而其他则全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手段。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这一观点极大程度上受到现代化去古论的影响,二元分立地看待传统和现代。对于这种观点,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之讨论。什么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什么不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当今世界是否存在一种称为“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东西?事实上,能够留存至今的、古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都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印证,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先进”理念。苏格拉底(Socrates)、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孔子、孟子等人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物质文明的进步,可以催生出以往不曾有过的物件,但在哲学思想领域超越先人的高度是有很大难度的。因而,简单化地区分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是不合适的,同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一样,现代教育思想也是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改进与丰富,二者是无法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

二、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呢?如上所言,教育现代化应当是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开展的全方位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建设过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则一定是物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结果。”(黄宇智,)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领域尤为强调人的现代化。

如果将“四个现代化”的理念简单平移至教育领域,那么这种“教育现代化”就现阶段来说只能算是教育信息化,即只强调信息工具在教学应用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是,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显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若干子集之一。的确,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高速发展的今天,ICT已经完全地融入了人类生活,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教育信息化显然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教育现代化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的建设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塞缪尔·P·亨廷顿,)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部分,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教育信息化是否得以实现并不决定教育现代化的成败。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曾说:“一种社会制度仅仅具备技术合理性的条件是不够的。”(哈贝马斯,)教育现代化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在于能否正确处理人与教学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ICT作为工具引入教育领域中,并不能必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提升,最终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人自身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上。时下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立场和观念恰恰偏离了这一教育现代化的宗旨,如不及时纠偏,对“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则是巨大的现实障碍。

第一,有这么一句十分典型的口号——教育信息化不等于教育现代化,但是,如果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观点显然是片面地将教育信息化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主要手段或核心手段,并不构成充分或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化也是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有的欧洲小镇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是马车,但谁也不可否认它的现代化程度属世界一流。显然,判断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并不仅仅依靠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另外,物理学家崔琦因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但崔琦本人却不擅长信息技术。没有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却创造了更先进的“信息化”,因而,信息化自身也不一定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同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也应是多渠道的,没有最新工具支撑的教育信息化也同样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即便是教育信息化自身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化手段绝不是唯一出路。

裴娣娜教授曾说:“说到底,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终极价值判断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裴娣娜,)教育是人的活动,是人的行为组合序列,应该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oxw.com/kjscby/11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