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大多是长时间不良的用眼习惯日积月累形成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从小就注意用眼卫生才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一旦已经形成近视,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控制部分孩子的近视发展,勿论治愈!

现在让我们先探究一下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当前,拿起手机、平板电脑拍照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许多小朋友也喜欢参加摄影兴趣小组或社团,就让我们用照相机来举例吧!我们知道,照相机要让不同远近距离的物体清晰成像,就必须用到调焦,使我们想要拍摄的目标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聚焦在底片或CMOS传感器上。在我们的眼睛里面有一种肌肉叫睫状肌,它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照相机镜头的调焦。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自如地看清楚远近的东西就是靠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作用,让外界光线聚焦在我们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

当我们想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需要收缩,越近的物体,收缩得越厉害。正常情况下,5米距离以内的物体都需要用到睫状肌的收缩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就会舒张。早期近视形成的原因就是由于看近距离的物体时间过长,造成长时间的睫状肌收缩,以至于痉挛,当我们需要看远处时,痉挛的睫状肌无法舒张,因此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早期的近视,也叫作假性近视。

我们可以做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肌肉长时间收缩给我们造成的痛苦。让我们拿一本书蹲在地上看,这时,我们眼部的睫状肌在收缩以看清书上的字,而我们腿上的肌肉同样处在收缩的状态。等到我们感觉小腿开始有麻麻的感觉的时候,我们的睫状肌其实也开始疲劳了。这时就要注意休息了!如果我们腿上的肌肉抽筋了,也就说明我们的睫状肌已经处在痉挛状态,如果不做一些舒张运动,假性近视也就发生了。舒张运动其实很简单,就是远眺!医院检查近视的时候,医生都会要求我们滴一种散大瞳孔的眼药水,它真正的作用就是松弛睫状肌。如果早期不重视,久而久之,眼睛的结构形状就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这时候即使我们滴再多的松弛睫状肌的眼药水也起不了作用。

我们知道了近视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对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加深也就了然于心了。

第一、减少持续性近距离学习娱乐时间:一般半小时左右就要远眺十几分钟让睫状肌松弛。远眺的技巧在于,注视十几米以外的一个我们能看见的物体,全神贯注地凝视它,努力去看清楚它,这时候,我们的睫状肌才会快速松弛!如果我们心不在焉地看着远处,心里想着刚刚看过的书中的内容或者游戏的精彩,睫状肌的松弛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不断调整不同远近的注视目标加速疲劳睫状肌的恢复,这个要点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腿麻木或者抽筋了,我们是如何做的,心里也就明白了。晚上做作业时,可能窗外黑乎乎一片,已经没有办法远眺了,那么就停下来,起来走动一会儿,至少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作用。千万不要把作业停下来又全神贯注地去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玩游戏、玩玩具。

第二、多一些户外活动:我们已经知道,5米以内的距离都要用到睫状肌的收缩,因此,只要我们呆在室内时间太久,就难免会造成肌肉的收缩疲劳。多到视野开阔的户外活动是防止近视发生发展的关键手段。现在一般建议每天保证2个小时的户外时间,或者一周10个小时以上户外时间。

第三、不玩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尤其是前三种,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液晶屏、超近距离、小物象。这些液晶屏形成的图像是不稳定的,而小物象和超近距离迫使我们的睫状肌处在一个强烈的收缩状态,因此,比看书学习更容易形成近视。现在的孩子学习紧张,学习之余以户外运动为主,玩电子产品只会加重近视的发展,而且对缓解脑力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利。

第四、我们知道,有的人怎么玩电脑游戏都不会近视,这和他们的基因遗传、肌肉功能和体质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已经近视了,我们要正视自己先天不如别人这个事实,那么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饮食要均衡,不挑食,少吃甜食;多一些户外运动,特别是远近距离变化快的运动,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当然,也不要强求,多做喜欢的运动就可以了!羽毛球对高度近视的人还是有一定危险的,有可能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第五、适当的阳光照射对预防近视很有好处。

最后,再声明一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有的人认为现在的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效果非常好,等18岁以后做手术解决近视问题就可以了!其实,任何的技术都没有真正治好近视,只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把眼镜镶嵌在眼睛里面,所以,都只能称为矫正近视,所谓的治愈近视都是一种误导性宣传行为。

近视按程度分成轻度近视(小于度),中度近视(~度)和高度近视(大于度)。中度近视孩子的眼球已经开始逐渐变形,从圆形变成椭圆形,而近视的发展速度日益难以控制,逐渐地就会出现眼前黑点飘动、玻璃体液化、眼底萎缩、视网膜变性甚至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病变。这种病理性改变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技术可以逆转。所以,必须注意保护视力,尽可能地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以下图片是笔者的真实眼底照片,大家看过就知道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有多么可怕。(第一张是正常眼底照片,以作对比)

(注:本文纯原创,除了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对比图来自网络,其他文字全部亲笔撰写,没有参考文献、没有复制粘贴,眼底照片也是取自本人遇到的真实病例,睫状肌和腿部肌肉运动的对比以及蹲地看书的建议均属首创,特此申明。)

专家简介

郭健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医院眼科中心行政副主任。现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理事。长期从事眼底病和晶状体疾病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在复杂白内障手术、激光治疗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主持多个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3部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年入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国眼科未来领袖(LDP)发展项目,年获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年入选福建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oxw.com/kjschl/11590.html
------分隔线----------------------------